患有“冬病”的人多屬于陽虛體質,根據“春夏養陽”的原則,伏天是人體陽氣最盛的時候,此時選取穴位敷貼,藥物最容易由皮膚滲入穴位經絡,所以在夏季治療冬病,往往可以達到最好的效果。其實,除了在醫院貼伏貼等一些傳統療法以外,也有一些冬病夏治的居家自療法既與伏貼療效相當又簡便易學方便操作。
冬病夏飲——煲湯理療虛寒型腹瀉
虛寒性腹瀉病人是冬病夏治的主要病癥之一。除了貼敷以外,有些對膏藥過敏的患者更不妨試試二姜豬肚湯,無需中藥配伍,就能達到滋補養身的療效。
先將豬肚用醋泡去腥,然后洗凈切絲,配干姜10克、良姜10克、草果3克,一起放入罐內煮熟,放入食鹽3~5克,空腹食用。該療法對脾胃虛寒導致的慢性腹瀉及面黃體瘦乏力等有一定作用。
專家提示:如果飲用后身體溫潤舒適,就不需要多食。初次食用身體虛冷無改變,可隔三岔五再次食用,直到身體舒適輕松或者找中醫師進一步調理。
冬病夏按——足浴應對哮喘及便秘
伏天人體經絡之氣相對流暢,穴位較為敏感。對于冬季易發哮喘及寒性便秘的老病號,可以在家進行足浴按摩,能刺激經絡,使身體陽氣充實,驅散體內寒凝之氣。
取熱水泡腳,同時用手緩慢、連貫地按摩雙腳,先腳背后腳心,直至發熱為止。這種方法對于哮喘、寒性便秘有輔助治療作用。也可配合按摩足底穴位,如涌泉穴、太溪穴等,按摩力度忌過重。
專家提示:患嚴重心肌梗死、皮膚破損或高血壓患者不宜足浴。飯前、飯后30分鐘不宜足浴。